供稿:杜仑
转眼间同学们已经在清迈学习生活了两个月,除去了刚来的新鲜感,3月同学们都开始收心学习了。正如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希望同学们在清迈的努力会给自己带来一份不一样的收获。
入乡随俗,来了泰国可少不了学习泰国文化。每周的泰文化课,同学们都有不同的收获。比如多年没有拿起画笔的同学,在泰文化课上,也有模有样的画了起来。
3月各个课程都陆续进入了中期检查的阶段。教同学们英语听说的Ramon老师在查看同学们提交的作业,教英语交际的Derry老师露出灿烂的微笑让同学拍照……长得特别像憨豆先生的法语老师准备给同学们做法语测试。
3月同学们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英文写作课。写作课和交际类课程有所不同,交际类课程的老师上课重心大多放在同学们口语的流利程度上,为的是让同学们开口,摆脱哑巴英语的困境,所以对于小的语法错误大多不会深究。过了适应期之后,同学们都喜欢上这些课程,也都敢开口交流,而且通过锻炼不少同学的口语进步飞快,人也变得更加自信。但是,英文写作课就不同了。每次上课同学们就会有点发憷,因为写作除了要求有自己的想法,还需要有词汇量和语法做支撑,不少同学因为词汇量少,语法不熟,一上写作课就变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大量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检查词汇和语法上,看着同学们的作文能感受到同学们的struggle(挣扎)。
另外,别的课大多都不会布置课后作业,但写作课是每周一篇作文,雷打不动。别的课程,老师会先安排一个小活动来调动气氛,但写作课一开始就发上周老师改好的作文,同学们看着满屏的修改意见,一个个都蔫了。不过同学们也知道,写作不是什么简单的事,需要好好下功夫。写作课的老师也非常认真,每次都会将同学们手写的作文打到电脑里,在电脑里标注出各个地方的问题,再返还给同学们。对于这位这么认真负责的老师,同学们心里还是很佩服的。下面是同学们提交的作业和老师的批改。
除了学习以外本月的活动也不少
重头戏是泰国的拜师节。泰国人对于老师非常尊敬,他们认为对师生的恩情是除了对国王和父母之外的第三种恩情,学生借着拜师节向老师表达敬意和爱戴。
本次拜师节前两个星期同学们就开始动起来了。泰国的老师每天在课余时间教大家唱两首拜师节的泰文歌曲,其中一首融入了宗教梵文的元素,用于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虽然同学们的泰语学习还停留在比较基础的阶段,但是大家的热情还是很高的。
拜师节的前一天,同学们开始制作捧花和花盘。语言学院准备了各式的鲜花,其中不同的鲜花有着不同的花语,花穗代表智慧,伴根草代表忍耐,番茄花代表温和谦虚……同样这些鲜花也代表老师对学生的期望。
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力协作。
同学制作的捧花都会参加学校举行的花盘大赛,最后从各色花盘中评选出最漂亮、最有创意、最富深情的作品,获奖的班级将在拜师节典礼上接受校长的嘉奖并颁发证书。
拜师节当天同学们双手合十颂祷词,向老师致以最诚挚的祝福。接着每个班的学生代表以跪拜的姿势,手捧花盘从主席台左边行至四位教师的面前,向老师行礼并送上花盘。老师也会向学生送上真诚的祝福,并为学生系上代表祝福的白绳,最后全体学生起立为老师献上排练已久的歌曲《第三种恩情》。
本月同学们还去了印度风格的菩提寺、乌蒙寺、蒲屏皇宫和清迈的国家博物馆。
菩提寺是清迈宗教和考古意义上最重要的寺庙。寺庙有7栋形状各异的佛塔组成,分别象征了佛祖释迦摩尼成佛的7个阶段,寺院里一株高大的菩提树,据说就是从佛祖成佛的那株菩提树上嫁接过来的。
乌蒙寺也是清迈历史非常悠久的寺庙,里面有用于冥想的隧道,不少各国的佛教徒都会来到这里冥想,参悟佛家智慧。
同学们跟寺里的鸽子来了个亲密接触。手里捧着一捧鸟食,鸽子们马上大咧咧地站到了同学的肩膀上、手掌中。吃完了东西还会跟同学们略一点头,似乎在致谢。
清迈国家博物馆主要展出兰纳时期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和14、15世纪战争中用过的各种冷兵器,尤其让人瞩目的是一尊巨大的青铜佛陀。博物馆中的文物可追溯至昌盛、素可泰、罗富里和大城时期,珍藏有许多古代的佛像、工艺品和各时期的武器等,其中以佛头最为精致。泰北山地少数民族的用品和手工艺品程设在楼上的展厅。通过参观这些文物,同学们对泰国文化的了解有进一步的加深。
在盛夏来临前,同学们还去了蒲屏皇宫。蒲屏皇宫是泰国皇室的避暑行宫,该行宫完工于1962年,每年的1-3月份王室人员会来此居住,而在其他月份,宫外花园向游人开放,供游客参观。整个王宫为泰式建筑,花园内草木葱郁、花木秀丽。由于公主喜欢玫瑰,所以在院子里种了许多的玫瑰,还有鼠尾草和各种奇花异草。每年的12月到1月份,这里非常凉爽、温度适宜、百花盛开,景色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