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校企融合,教育学院在欧洲杯下单平台附属幼儿园进行了“话剧进园”试点活动,园区为我院学生提供了表演话剧的舞台。不仅给了我院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也为幼儿园的小朋友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舞台表演,真真正正实现了合作共赢。
开展前,学院与园区闫青霞老师和唐耀群老师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与交流,并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儿童文学与儿童剧创编》的期末作品实现了联动。最终确定表演剧目《小英雄雨来》,故事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儿童雨来组织抗日儿童军团,专门放哨、掩护八路军的通信员,和日本鬼子斗智斗勇的故事。确定好剧目后,学生展开了紧急的排练。在幼儿教师职业核心能力教研室成员吴秋寻老师的指导下对现有剧目的基础上进行了改编与创新。、
在此阶段,首先要解决的是演员的妆造与道具问题,因没有经费来购置服装,原有剧目呈现中演员只使用了一些形象化的道具,让观众意识到演员扮演的角色。但若表演给小朋友,服装不到位,他们很难相信演员呈现出来的角色。吴秋寻老师先在教育学院借到了几套以前用于打跳比赛的民族服装,为“雨来和其小伙伴”准备好了妆造。正在发愁其他演员服装的时候,闫青霞老师提出学校校团委仓库里有以前用于五四朗诵的服装,可以解决“八路军李大爷”的妆造,同时她也能提供三支玩具枪作为反派的道具。在校团委的帮助下我们还借用了两套服装,经过学生的改造解决了两位反派“日本人”的妆造。幼儿园也为我们的旁白人员提供了一套符合情境的服装。“汉奸”和“大娘”自行准备了妆造。剩余道具如红缨枪、大刀、糖葫芦、书等等都由学生们手工制作而成。
其次,因小组人数有限,原剧目中有演员同时担任了三个角色,为了避免小朋友观看时出现理解混乱的情况,必须一人饰演一角。得利于教院实习活动,原有话剧小组成功吸纳了几位优秀的成员进入,为表演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
最后,由于表演是在幼儿园的多媒体教室进行,观众容量较小,演员和观众的距离近,非常适合与观众进行互动,我们在原有剧目里增加了很多互动,并在音乐音响上做了突破。
话剧分别在10月17日和10月18日进行了表演,首次话剧进园表演,吴秋寻老师和演员们都有些许紧张。第一批观众由大大班和大班的小朋友构成,当第一个笑点出现时,小朋友们马上哈哈大笑起来,当日本人出现时,小朋友们对他们感到愤怒,甚至有位太过入戏的小朋友一度想将日本人手中的道具枪砸碎。在一场刑讯逼供的戏里,小朋友们都在台下喊着“雨来哥,别告诉他们!”这场戏不管是小朋友们还是园区老师们看得都特别认真,演员们丰富的表情动作、感人的剧情,让每个人的心情都久久不能平复,小英雄雨来触动了每一个人的心弦。表演结束后,很多小朋友都在寻找他们的“雨来哥”。
第二天的情况却并不乐观,第二场表演观众由小班和中班的小朋友构成。当审讯戏份出来,日本人抓到二丫,大声呵斥让她跪下,逼雨来说出共产党的下落时。有位小班的女孩“哇”得嚎啕大哭,喊着要找妈妈。旁边还有四五位小朋友受她影响,也哭了起来。哭声回荡着整个教室,比“二丫” 的受刑声还要悲壮、凄惨。此时演员们都慌了,状态明显比第一场要差,通过这个场景老师和同学们都深刻体会到一场剧会因观众不同产生不一样的效果,更明确红色教育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表演结束后,吴秋寻老师与演员们一起做了总结。两场演出观众的反应差别很大,大大班、大班以及中班的同学大部分能非常投入地看完整出剧目,在第一场表演结束后,有位小朋友非常愤怒地问“那个日本人去哪了?”说明在观看的过程中他的注意力很集中,但同时老师也很担心在后续实习过程中,小朋友对饰演“反派”的演员是否会出现攻击行为。学生们反映这些小朋友们能够理解她们是在表演,并不是真的日本人,但还是给她们取了“八嘎姐姐”的称号。说明中班以上的小朋友大部分都能够理解“表演”这一行为。但我们在安排观众时,忽略了小班的小朋友们才入园没多久,有些甚至才入园一周,他们还有着严重的分离焦虑,没有安全感,审讯的戏码会让他们感到害怕。所以在表演结束后,我们也让“二丫”的扮演者也和小朋友们进行了沟通,和他们说明白刚才发生的一切都是舞台表演,她并没有受伤。
附:《小英雄雨来》演职人员
雨来——朱虹静
二丫——旷文川
小叶子——张明蕾
铁头——沈秋迪
李大叔——毕世玲
日本皇军——黄玉容
汉奸——马佐颖
日本士兵 1——毕红芳
日本士兵 2——罗佳佳
李大娘——陈媚向
旁白——谢雨轩
道具——付双艳、 海佳滨
音响人员——贾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