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大学语文”公共课教学素养和水平,提升同学们的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促进教师之间关于“大学语文”公共课“如何上好”的交流和合作,我院于3月15日下午14:00在文贤楼207教室组织开展了“大学语文”公共课程的听课学习。本节课由文学院顾佳明老师主讲,信息学院2023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1、2班为教授对象,院长禹志云,副院长夏彪,云南师范大学刘丽辉教授以及文学院大学语文课程组老师、大学语文教研室所有教师旁听了本节课。
九十分钟的短暂课堂,我们跟随着幽默风趣的顾老师一起徜徉在李白、杜甫诗歌的百花园里,领略了古诗词的文化底蕴、古代先贤的人格魅力。课程的最后五分钟,在顾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又回顾了一遍李白的豪情,杜甫的悲……无不让我们产生了对唐朝的无限遐想。一节好的“大学语文”课,一位优秀的老师,总能让同学们受益无穷。
课程结束后,在院长禹志云,副院长夏彪,刘丽辉教授,张世涛教授的带领下,任课教师们围绕“大学语文”课“如何教好”“意义何在”两个重点问题在文贤楼206教室展开了深入讨论。
“‘大学语文’是我们开辟文学领地的一个最肥沃的土壤。”研讨会伊始,刘丽辉教授首先说到。刘教授指出,教师应该作为多面手,既要上好“大学语文”,也要在这片领地里开辟自领地,结合专业将自己的特点和才能发挥出来,将“大学语文”这个大杂烩变成一个大花园。对于教师来说,教“大学语文”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在美学、艺术、理论等专业知识的滋养下,我们的精神世界也会更加丰盈。
随后,夏老师就如何教好“大学语文”提出了两点意见。第一,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无论是讲诗歌、散文还是小说,都应该兼顾古今中外。教师在授课中应该将课程涉及的基本常识给同学进行简要梳理,帮助其更好掌握知识点。第二,教授“大学语文”的着重点是提升同学们的人文素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仅依赖课件,应更多地加深自己对作品的理解,积极与学生互动,一定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自己鉴赏诗歌,感受、理解、领悟诗歌的美和魅力。
此外,张世涛教授也就“大学语文”课程应着重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观点表示了肯定,他指出,语文也包含了语言学和美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们能够有着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也极为重要。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良好的人文素养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和情感意志,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禹志云院长指出,上“大学语文”课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这也要求任课教师的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能力极高。下一步,任课老师们应该就关于如何利用好本门课程提升学生们的人文素养在“规范好教材必读篇、精讲篇、重点篇”“教师集体备课和统一教案”“考察学习其他学校的课堂”上发力,使“上课”与“育人”并举,让“大学语文”在课堂上散发魅力,让人文素养在同学们心中生花。
刘丽辉,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文学院原大学语文教研室主任,云岭大讲坛宣讲嘉宾。长期从事大学语文、古代文论、文学概论、文艺美学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