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1日,对于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的老师们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因为根据学院的安排,这一天为“无PPT授课日”,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那么实际效果怎们样呢?很多老师表示,“无PPT授课”,促进了“走心的教学”。
4月11日上午,学院记者走访了正在上课的教室,发现上课的氛围跟以往有所不同,仔细观察后发现,原来少了多媒体的声音,少了ppt的画面,老师们却讲得绘声绘色,听见了久违的粉笔的沙沙声,学生也异常认真,与老师的互动也增加了。
记者课间采访学生后了解到,无PPT授课让他们感到有点诧异,但也多了些亲切。如果上课老师只是照本宣科,PPT就显得很枯燥。课堂上,同学们最感兴趣的活动则是研讨会、实习课程以及分组讨论等可以加强师生互动的教学环节。
对部分教师的走访也印证了学生的诉求,即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使用PPT,而在于老师备课是否充分,讲解是否到位,与学生的互动是否有效。与传统的授课方式相比,教师不仅要改变教学方式,学生也要改变学习方式,随着慕课的引入,传统的课堂布局也要进行改变。不管怎样改革,让大学回归教学,让学生回归课堂,让课堂充满活力才是主旨所在。因为,在互联网+的时代,课堂视频可上网看,教学素材可在图书馆或网络搜寻,而上课时激烈的辩论、师生的互动会成为大学生涯中最深刻的记忆。
中国有一句老话:“字如其人”。字是人的门面,必须拿得出手才行,写板书是教师的基本功,也是一节完整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视觉是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知识信息的基本渠道,写得一手漂亮粉笔字的老师,往往会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许多人自从上小学起,对老师的认识了解,往往就是从板书开始的。每每梳理自己对老师的深刻印象,总是离不开他写在黑板上的粉笔字,或力透纸背、或苍劲有力、或工整小楷,各具特色。正是从老师的板书中,窥视了他们的性格和风采,甚至激发了自己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