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六届大赛于6月至11月举行,依旧采用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全国总决赛三级赛制。
6月11日“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cn)大赛系统开放以后,参赛团队可以登录完成报名。省赛的赛程安排请以省赛正式通知为准。
本届大赛对比往年,还是有许多新的变化。小编整理了主要的11点不同,供参考。
本届大赛正式更名为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增加“国际”二字,更符合大赛的发展与定位。在大赛总体安排中,“更国际”也放到了最前面。另外,吴岩司长在日前的大赛工作筹备会议中也提到了:要让中国学生与国际学生同场竞技,通过“敢闯会创”精神,以赛结友,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培养大学生发挥创新创业的青春力量。
大赛通知将“区块链”、“服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写入参赛项目要求。
第六届大赛的主体赛事,与第五届大赛相比,仍设赛道4个赛道,但国际赛道并入高教主赛道,“萌芽板块”变为“萌芽赛道‘’。具体,我们后面再提。
在同期活动方面,每一个同期活动前面都增加了主题词,简短而有力,主题更鲜明。
考虑到疫情原因,通知要求校赛省赛原则上采用线上路演的方式,并要求减少线下同期活动。
今年国赛通知明确写到,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原则上不多于 15 人(含团队负责人)。这也是第一次国赛通知对参赛团队人数设置上限。
往年我省对于团队人数限制为3-8人,今年是否设限可以关注一下省赛通知,并在省赛阶段按省赛通知要求执行。
原国际赛道并入原高教主赛道成新的主赛道。
主要变化:
1. 赛制变化。按参赛团队来源的国家和地区分为中国大陆项目、港澳台项目和国外项目3类,实行同场竞技、统一打分、分类排名,最后从国内项目和国外项目各取前三名进入冠军争夺赛。
2. 国赛晋级名额增加。高教主赛道入围全国总决赛名额增加了400个国际参赛项目;国际参赛项目进入全国总决赛现场比赛名额也增加至100个,对比第五届大赛国际赛道60个增加了40个。
3. 奖项增加。高教主赛道国际参赛项目设金奖 40 个,银奖 60 个,铜奖 300 个。对比第五届大赛国际赛道奖项设置,金奖增加25个,银奖增加15个。(第五届大赛国际赛道设金奖 15个,银奖 45 个,铜奖不超过 300 个)
关于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参赛问题,各组别在参赛对象的描述较一年有所调整。
1. 高教主赛道创意组。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创意组(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而在第五届大赛中,只要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有参赛申报人,即可报名创意组。今年则是进一步要求了参赛申报人需在成果排名中第一,才能参加该组别。
2. 高教主赛道初创组、成长组。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今年依旧可以参加初创组合成长组,但对比上一年明确地将基于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排除在外。
3. 高教主赛道师生共创组。一是增加了符合条件的基于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可以参加该组别;二是进一步明确了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创业且教师所占权重比例大于学生(如已注册成立公司,教师持股比例大于学生)的项目可以参加该组别进行比赛。
4. 职教赛道创业组。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项目在上一届大赛中可以参加该组别,但在本届大赛中必须参加创业组(不能参加创意组,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有参赛申报人的除外<此处与高教主赛道创意组的要求不同>)。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今年大赛的红旅也聚焦于脱贫攻坚。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主题与目标。将“脱贫攻坚”明确写入红旅活动主题与活动主要目标。
2. 方案制定与组织。要求各省级制定本地活动方案要聚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围绕做好社区创业、乡村振兴、环境保护等。
另外,要求各省组织本地活动时,做好需求对接等工作,特别根据 52 个未摘帽贫困县的科技、 农业、 环保等方面需求。
3. 活动启动仪式将在深圳举行,重温改革开放奋进之路, 聚焦 52个未摘帽贫困县脱贫攻坚。
此外,活动还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并鼓励利用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新型传播与销售途径,引导、助力红旅项目团队把握机会,积极创新创业。
今年红旅赛道新设单项奖“社区治理奖”“逐梦小康奖”,取缔了上一届大赛中的“精准扶贫奖”“网络影响力奖”,更凸出了对在城乡社区治理等方面有突出贡献项目的奖励。
职教赛道参赛要求中明确了,国家开放大学学历教育学生(不超过 30 周岁)可以报名参赛。大赛的参赛对象及范围进一步扩大。
今年,“萌芽板块”更名为“萌芽赛道”,并增设网络评审环节,更强调以比赛的形式选拔项目进入国赛现场参加现场展评, 通过项目讲解、 实物展示和专家问辩,决出奖项。区别于第五届大赛,项目由各地从已有各类中学生赛事获奖项目中择优推荐的形式。
另外,萌芽赛道在奖项设置上,取消了集体奖。